地下综合管廊,又叫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信、给水、供热、制冷、中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中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无论是长度还是密度,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不过,近年来官方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各地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国管廊建设整体还处在施工建设的初步阶段,以政府试点工程为主,财政扶持额度达到总体投资30%左右,扶持力度较大。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试点。2015年,财政部、住建部确定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包括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等10城市入围。入围试点城市将按年度获得一定额度的财政补助。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包括石家庄市、四平市、杭州市、合肥市、平潭综合试验区、景德镇市、威海市、青岛市、郑州市、广州市、南宁市、成都市、保山市、海东市和银川市等城市。
财政部已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另外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财政部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多种融资方式,包括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政府企业联合出资模式(PPP)、特许权经营模式,企业一般在里面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工作,后期政府分期购买服务。
各地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不少省市主动请缨搞项目试点,并纷纷出台相关规划。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假设现有地下管线全部入廊,则未来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空间有望超过25万亿。截止到2011年,中国地下管线的存量规模约为160万公里,其中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4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工业管道约20万公里。我们假设现有主要地下管线未来能够全部实现入廊,管廊总里程达到管线总里程的1/5,则需新建管廊的长度有望超过30万公里。按照目前进入实施阶段的管廊平均造价约0.83亿元/公里进行测算,未来中国地下管廊总体投资空间有望超过25万亿。
《2017-2021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状况与前景展望分析报告》利用中经未来长期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环境、全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经验借鉴、主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状况、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企业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前景展望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全面、数据详实、分析专业。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相关企业、投资企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