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图为地下管廊的建设现场。

按: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聚力建设“品质即墨”,一年来,我区城乡建设工作亮点纷呈。为记录品质即墨建设,新事迹、新成就、新变化,展现即墨的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生活,今日起,本报将刊发优秀征文,敬请关注。

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新的施工现场,密如蛛网的电线、林立的线杆线塔、遍布路面的古力盖、道路因为管线施工铺了挖、挖了铺的场面几乎见不到。“现在我区正在规划建设地下管廊,有了地下管廊,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现场:

管廊建设如火如荼

4月23日,一场春雨后的施工工地显得有些泥泞,当日上午10时,记者在位于滨海公路的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看到,工地两侧围挡内多台吊车、泵车呈长龙式一字排开,作业区内,建设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正进行紧张施工,一派火热的劳动场面,令人关注的蓝谷区域地下综合管廊正在有序推进。

再向前走,一个综合体管廊廊体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部分管廊主体工程已完工,剩下的还有上面结构层以及土方回填等工作。”蓝谷建设分局工程师黄仁杰介绍,2016年,蓝谷启动4段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累计建成廊体5.24公里,占总量的61%,其中山大南路地下管廊已竣工,完成入廊管线1600米。

在山东大学的南门附近,如果不是区城建局市政处养护科科长孙义法指点,记者不会想到,脚下是别有洞天,人行道旁边、绿化带地下四五米的深处,竟是宽阔的地下管廊。目前,蓝谷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如火如荼。除管线入驻外,还配套建设通风、消防、供电、照明、排水、标识、监控与报警灯系统等。

“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较好地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开发与利用。”孙义法介绍说,结合城区道路工程及国际商贸城区域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我区都确定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地下综合管廊具体要建多少、建在哪里、建哪几条路,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和任务分解,2018年营流路、天山一路和国际商贸城华山三路等3条沿路地下综合管廊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目前正在确定规划方案。

“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城市远景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控制预留地下空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城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背景:

国家力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2015年,我国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部署,将其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据区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解决路面塌陷、马路拉链和城市蜘蛛网问题,成为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试点:

蓝谷开工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

去年5月,即墨正式印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按照“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原则,实现“十三五”期间建成不少于1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不含蓝谷区域)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

其实,早在2016年,区城建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率先在青岛蓝谷区域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包括山大南路、山大东路、硅谷大道和滨海公路等4条地下管廊的建设,总长度约8.65公里,均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