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表行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在计量精度、智能化水平以及数据传输与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行业的进步并非终点,而是新篇章的起点。当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更新行动——大规模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正席卷全国。这不仅是一项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民生福祉的国家级战略工程,更为水表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开启了一扇通往广阔增量市场与转型升级新赛道的大门。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管网改造浪潮”,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亦随之而来。这不仅关乎市场份额的扩张,更涉及技术升级的契机、服务模式的重塑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抓住‘地下管网改造’的市场机会”,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创造更大价值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一步。市场在变,环境在变,我们的甲方也在变,这些变化要求我们深度融入这场关乎城市命脉的更新改造之中,唯有如此,方能乘势而上,续写水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新篇章。根据当前形势,我们整理几个方向,共同探讨未来水表的发展之路;
一、地下管网改造政策驱动水表更新需求
国家政策层面推动: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纳入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202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作为未来地下管网类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等政策资金支持的基础。
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2025年3月,两会:国家发改委|《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力推进“两重”建设,其中,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是重点支持方向之一。
2025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优先实施涉及公共安全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市政设施安全改造等基础类工程。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特别强调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市场需求层面推动:
1、节水需求推动了高精度水表市场的蓬勃发展;降低漏损率依赖于精准的计量手段,老旧管网的漏损率普遍超过20%,改造后配备的智能水表能够实时监测异常用水情况。
2、水价改革的推进强化了对计量的要求,阶梯水价及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如安徽省所实施)均要求实现分户精准计量,从而推动了智能水表在居民和工商业场景中的全面覆盖。
二、甲方结构变化:从水务公司到政府主导的多方协同体
1、采购主体政府化
地下管网项目多由住建局、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等政府单位直接招标,而生命线工程更上升至省级统筹
2、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