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广州,值此青绿,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灵动的广州少不了一抹珠水的勾描,城水共生、城水共融一直是广州这座江城的营城要义。近年来,广州市高水平建设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提质增效做好河湖长制工作,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

  7月17日,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听取区级总河长述职,部署下一步相关领域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筑牢水安全屏障,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去年,广州20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5年获评省考优秀,住建部发布的全国38条黑臭水体治理经验中,广州被收录14条,数量最多……

  青绿山水,灵动羊城。成绩的背后是广州多年不放松的治水工作,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绿美碧带打造、幸福河湖建设为引领,全力推动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河湖长制,流域“长制久清”

  近日,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2023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其中黄埔、荔湾、天河、海珠4区考核结果为优秀,增城、南沙、越秀、从化、白云、花都、番禺7区考核结果为良好。

  各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总河长令指示:荔湾区碧道建设工作获省河长办激励,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入选省水经济试点项目,海珠区率先探索建立“河湖长+公检法”治水机制,相关做法被省河湖长制工作简报刊登。在全市积极实践和努力下,两项河湖长制“广州经验”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3)》。

  全面强化河湖长制落实,广州市水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第1号市总河长令,加强河湖长制工作日常监督检查,促进从“形式履职”向“内容履职”“成效履职”转变。同时,广州加强河长履职培训及监督考核,压实压紧各级河湖长和各单位治理保护责任。2023年,18名市级河湖长巡河调研103次,各级河长巡河达31万次,上报解决问题2.2万余宗。

  全面深化全民治水氛围,持续提升全民治水“共筑清水梦”品牌影响力。自荔湾区沙面建立全市首个志愿治水驿站以来,全市建成11个志愿治水驿站并投入使用,广州市水务部门持续巩固“志愿治水驿站”精品项目建设成效。各区不断构建完善四级河湖长、民间河长组织协同协作治水团队,形成官方河长“共建”、民间河长“共治”、全民“共享”水环境治理新格局。

  海珠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河湖长+公检法“1+3”治水机制,成立全市首个“水生态资源保护检察官办公室”,严厉打击震慑涉水违法行为。黄埔实现全区河湖“见河长”“见湖长”,构建“河湖长+河长制办公室+职能部门+基层河湖管护队伍”的全覆盖河湖管理体系。天河发动河涌管养巡查、水上环卫保洁、党员团员巡河队伍及“河小青”志愿者等力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河护河力量……

  在完善机制、强化河长队伍建设外,广州还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河长制APP巡河,推动“掌上治水”,形成河长巡河、发现问题、交办督办、解决问题、结果反馈的闭环,实现巡河电子化、数据实时化、管理无纸化、资料集中化,大幅提高巡河治水效率。

  水清岸绿,灵动羊城。依托河湖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近年来,广州水环境改善肉眼可见,广州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打造幸福河湖。积极推进生态碧道建设。今年,全市发布首批15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并举行授牌仪式。

  广州市积极策划水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碧道+水经济”“碧道+生态修复”等实施路径。成功举办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桨板球公开赛等形式丰富的水上运动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打造集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等为一体的示范窗口。

  持续源头减污,保障水清水净

  水清水净,源头减污。在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基础上,广州市水务部门不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强化污染源防控,加强排水设施、工程建设等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推动“散乱污”场所、“四乱”问题整治。全市深化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城镇、农业农村、工业、船舶港口污染“多源共治”。

  去年,广州市水务部门推动成立工作专班,坚持源头减污,推进莲花山、官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强化二沙涌水环境治理,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其中,重点开展蕉门水道“一河一策”总氮治理管控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358个、“四乱”问题300宗,拆除违建53.19万平方米。全市先后开展2次清漂专项行动,清理垃圾漂浮物约8万吨。

  通过不断加大河湖清淤力度,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广州全面推动“长制久清”。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全省水利工作等多个会议上,广州均作为先进典型发言。水利部在广州先后召开幸福河湖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面向全国推广“广州实践”。

  在加强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广州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印发实施《广州市污水系统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协调推进环城北、海珠西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新建污水管网606公里,累计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建设693.75平方公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主体工程建设431条。

  去年,市、区水务部门累计完成排水单元监督检查3.9万个(次),组织巡查排水管网约120万公里、清疏养护约3.1万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达107.3mg/L。全市6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814.03万吨/日,位列全国第二。此外,广州将农污治理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争取中央和省涉农资金支持,全年完成60个自然村治理提升任务。

  广州市2024年第1号总河长令明确:全市693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669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的任务需在4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6月底前进场施工、年底前基本完工。到2024年底,全市行政村和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设施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0%。

  此外,根据《广州市污水系统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广州以“节水即治污”的理念,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构建以生态补水为主,工业生产、园林绿化、道路清洗、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为辅的多类型再生水利用格局。到2025年全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到2035年全市将形成系统、环保和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

  打造24个海绵城市示范片区

  在今年7月17日召开的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广州提出要持续筑牢水安全屏障,统筹抓好易涝风险点治理、骨干河道堤防提质升级,和雨水源头减排设施建设管理,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空间,抓细抓实防汛防台风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2021年,广州成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城市。截至2024年6月25日,全市上报住建部管控平台的56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成功打造24个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示范片区。

  近年来,广州明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7—2022)的通知》《广州市十四五时期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推进雨水系统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广州市海绵城市智慧平台一期建设等。

  广州市设置达标面积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示范片区打造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日常检查、高位推动、培训和宣传情况、排水分区监测评估情况、自评报告及日常工作配合情况等多项评价内容。经综合评价,2023年海绵城市考核前三名为荔湾区、白云区、黄埔区。

  三个考核优秀区分别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水务特色,开展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其中,荔湾区作为老城区,成片开发建设难度较大,该区采用“+海绵”的模式开展各类型项目建设,对片区内径流雨量进行控制,重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岭南水乡特色。

  黄埔打造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高标准海绵,积极探索“海绵引领区域发展路径”。该区构建从源头小区到过程道路到末端水体的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体系,2020—2023年共打造示范精品项目34个。同时,打造高标准防洪排涝体系,充分挖掘金坑水库、木强水库等自然水体生态补水潜力。

  白云区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城市的开发调控策略,打造白云新城的中部、北部及陈田村两个A等示范片区,构建“云山珠水”自然生态格局。白云加强区内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去年,该区人工调蓄设施雨水资源化利用量24.9万吨,天然水体雨水资源利用量1274.6万吨,合计1299.5万吨。

  ■典型

  十年巡河驷马涌全民治水先锋队

  开门治水,人人参与。今年,荔湾区驷马涌全线慢行系统贯通,顺利完成滨水环境整治,将1.8公里的河岸休闲空间以及约6.5公顷的滨水风光还给周边居民。开门见水抬头望绿,曾经水清鱼跃的驷马涌重回人们的视野,一河两岸,遛鸟、带娃、下棋的人们越来越多,滨水活动空间为老城再聚人气,描绘出一幅荔湾岭南水乡风貌生活画卷。

  如今的驷马涌是老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殊不知,美景的背后既是环境整治工程的改造成果,更是民间河长们的精心呵护,他们用勤劳的双脚和辛勤的汗水,共同守护着家园的水清岸绿。

  今年,驷马涌民间河长党支部成立,这支已成立11年的民间河长巡河队伍,终于组建起一个优秀的功能型党支部。2013年,15位邻居共同成立了一支“乐行驷马涌”民间护涌队,队伍组建十余年来,志愿者们坚持每周开展河涌巡查,开展巡河护涌行动近700次,服务时长达2万余小时,每周定期巡查河涌,取水样检测水质情况,及时拍照取证并向街道和区职能部门反馈。

  积极探索“民间河长+民间林长”整合模式,民间护涌队在巡查河涌的同时增加护绿项目,常态化开展涌边树木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偷盗树木等不良行为,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及捡拾树木边的垃圾。

  在志愿者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驷马涌已从昔日的“臭水沟、酱油河”蝶变为“水清河畅,满目青翠”的水碧岸美生态廊道,成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生动注脚。也因此,民间护涌队先后获得了“广东十大最美街坊”、“广东江河卫士”和“广州市优秀民间河长”的称号。他们不计酬劳的付出为荔湾河涌治理点燃了“全民治水”的星星之火,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到水环境治理保护的事业中去。

  近年来,民间河湖长愈发成为广州市水环境提升工作的重要力量,全市连续3年开展“一起来巡河,共筑清水梦”“河小青”护河志愿行动,建成11个志愿治水驿站,全年开展志愿活动200余次。广州还积极举办“人人都是水滴守望者—节水护水爱水”绘画大赛,“心中的幸福河湖”征集大赛,优秀河湖卫士、河湖小卫士评选等系列文体活动。

第十一届国际管网展览会于11月13-15日在武汉博览中心举办,感兴趣的可以加小编微信咨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