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的海绵城市项目在全市具有示范性。”2017年度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年终考核结果显示,2017年,晋宁推进了13个海绵城市建筑小区项目建设、1个生态湿地建设、1个排水及再生水管网建设、1个内涝积水点治理项目,滇池流域面山造林3000亩,超额完成市级任务,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3.53平方公里。“晋宁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设施结合地形地貌紧密而贴切地深藏于路面和文化建筑中,融入人们的生活里……”晋宁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市海绵办考核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推进县区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20.8平方公里。晋宁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在晋宁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滇王宫山脚下,平整的路面旁是低矮的坡地,一条用鹅卵石铺砌的小沟并不起眼。
“别看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沟,作用可大了。”诺仕达集团设计中心给排水设计师冉姝说,这只是海绵工程里一个小小的工程,名叫生态旱溪。
旱溪的结构就像家里买的净水器,最底层是粗沙,第二层铺细沙,面上铺的是鹅卵石,沟道连接地下的PP模块等排水设施,下大雨时可将坡面的雨水通过旱溪收集、净化,减缓洪峰流量。
如果没有这个旱溪,雨水会顺着山坡直冲到路面,增大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爆管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要是没有旱溪,一下大雨,道路还会因地表径流过大而发生淹积水。
海绵工程通过很多人性化设计,让建筑、路面、绿地,甚至屋顶有了“呼吸”的功能,带来了城市建设的第二次生命。简单地讲,海绵建设就是为城乡发展提供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服务,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或需要时将蓄存的水有序地“释放”并加以利用。
据介绍,海绵工程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现场的结构和造型来规划设计,小区、道路、绿地、山林、屋顶等区域都能实施,包括旱溪、渗透铺装、PP模块、雨水调储池、收集池、景观水体等20多种工程设施类别。
单是一个古滇项目里的子项目滇王宫,里面就涵盖了7种海绵设施:在小坡地上有旱溪,在停车场上有植草铺装、非机动车道路有透水铺装,在大门前的景观绿地下有PP模块雨水调蓄池、收集池等,在老板栗树下有生态树池……
现已建成开放的大码头、古滇养老小镇、鲜花大道、湿地公园里的路面都有渗透铺装,增加了行走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减轻集中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系统的负担,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能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晋宁区正举全区之力打造滇池流域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
晋宁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晋宁作为地处滇池南岸的湖滨宜居新城,海绵建设对滇池保护和提升城市品质有很大作用:通过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净化和利用,提升城市景观,减少径流污染,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构建山、水、湖、城相融合的生态系统,对晋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晋宁区海绵办主任杨春华介绍,晋宁区众多海绵项目中,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中的海绵城市建设在政府引导下,已成为企业自筹资金将项目做实做细的排头兵。
每个项目实施前都会做先行规划,确保生态底线,特别将海绵建设作为企业生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项目累计概算投资近3000万元实施了相关的海绵工程,范围涉及晋城镇的古城、安江、安乐、三合4个村。
“这是一种责任。”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方负责人管宏杰说,现在全球都在关注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驻晋宁的标杆企业,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每走一步都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来实施,目的是要在周边形成一种带动示范作用,要社会关注到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让城市更具活力。
2016年6月,晋宁区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分设了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海绵城市试点申报、规划计划编制、政策及技术标准制定、海绵型城市道路及广场建设提升、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提升工作组、海绵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排水防涝能力提升、投融资、任务督查9项专项工作,负责具体的工作推进。预计到 2020年,晋宁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2.25平方公里。根据昆明市海绵办海绵城市建设先行区域应为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0%的要求来计算,晋宁区应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面积不少于8.45平方公里。
晋宁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据介绍,晋宁已于去年编制完成了《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初步规划了两个先行片区,总面积将达到11.8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一个会呼吸的、有生命力的高原湖滨生态宜居新城将崛起在滇池南岸。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