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运维人员开展常态化巡检。
6月14日,合肥市龙川路下的雨水管网内,排水部门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在巡查中。
每天,位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里的安徽省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各类数据变化。
6月13日,合肥市云谷路调压站,合燃华润燃气的工作人员正在检修燃气装置。
6月14日,合肥市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市政工人对桥梁拉索进行维护保养。
6月13日,合肥市110kV裕溪路电缆隧道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
6月14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安全研究中心里等比例搭建地下管网中供水、燃气、排水、热力等各类管线设备,模拟城市各类埋地管线的泄漏、破损、形变等多种灾害的演变过程。
6月14日,合肥市包河区工大智谷网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帅(左)带领团队成员对研发的外水检测机器人进行系统优化,从而解决满水管道探测的难题。
20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日均步行巡检约4公里,从外观环境、运行状态到消防设施、泄漏排查,这是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运维人员汪俊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位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里,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更新,借助“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分布图,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为破解城市安全发展难题,这里的科研工作者还等比例搭建了地下管网,模拟着城市各类埋地管线的泄漏、破损、形变等多种灾害的演变过程。科学布置点位、大屏实时监测、风险及时预警、人员定时巡检……每时每刻,城市生命线上的“守护者”都在为城市运行、百姓安全默默付出着。
燃气、供水、电网、桥梁……这些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它们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被喻为“城市生命线”。从2015年起,合肥市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起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屏障”。
“目前电缆运行温度正常,图像识别显示无异物闯入。”合肥市110kV裕溪路电缆隧道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工作人员将机器人巡查结果及时上报,并做好针对性的运维检修。近年来,我省全面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全省16个省辖市全部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基本构建“1+16”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项目”获“202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合肥入选首批15个城市名单。
建好城市的“里子”,守护好“城市生命线”。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的城市生命线省级监管平台已累计汇集14.4万公里的城市地下管网基础信息数据,地上建筑模型覆盖面积945平方公里,完成布设16.3万余套前端感知设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实现了从被动解决到主动防控的转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高。(记者 程兆 摄影报道)
END
2024中国(武汉)国际管网展览会火热报名中!
参展报名方式
微信报名
电话报名:1773671827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