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成都市城管委组织“探秘城市地下生命线”开放日活动,记者走进成都市雅州路地下综合管廊,一探究竟。
走进管线的地下“房子”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可以理解为将市政管线存放在地下的一个个“房子”里,这些“房子”保护着各种管线,源源不断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在成都当天出大太阳,室外温度达到30度的情况下。下午2点半,一走进地下5米深的管廊,就感觉到阵阵凉意,管廊里的温度在20度左右,这里常年保持着冬暖夏凉。
管廊内空间较大,有一层楼的高度,宽度是5米4,高度在3米至5米之间。在这里,一辆小型巡检车辆可以自由通过,是成都目前唯一可通行车辆的管廊。
管廊隧道两侧的墙壁上有一排排架子,这是给管道搭好的“床位”,里面排列着一排排的管线,有自来水管道,有通讯线缆,还有电线等。管廊顶上有视频摄像头,还排列着很多干粉灭火器,以及传感器,电灯等设备。
成都市雅州路综合管廊总长约3公里,建设结合了天府公园地下停车场、人防空间,全面统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是天府新区纳入国家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之一,内设车行检修通道,是新区乃至全国单舱断面最大的管廊之一。
管廊内的地面上,有一个小汽车模样的机器人,在管廊内向前行驶,不时转动上面的探头。
成都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管中心运维科张亘介绍说:“这是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在雅州路综合管廊开展了试点应用,比如管廊病害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报警等,可以通过机器人巡检来实现,进一步提高了巡检效率。”
在天府新区雅州路综合管廊开展智能巡检技术试点应用,将综合管廊与智能巡检机器人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图像识别、IOT等技术融合,逐步代替人工巡检,实现管廊病害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报警等功能。
走在管廊内,记者看到里面安设有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如氧气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设备。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它们可以监测氧气含量、温湿度、硫化氢浓度、甲烷浓度等环境质量参数,如果发现液位超限、氧气含量偏低、火灾烟雾等异常情况,会自动启动排水、通风、消防等设备进行自动处置,并发送报警信息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地下管廊和城市井盖有什么关系吗?成都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管中心运维科张亘说:“路面上有很多井盖,叫检查井,可能每种管线都有检查井,那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穿线,比如说有通信电缆,留个空线才能穿过去。有了管廊以后,各种管线集中了,设置的井盖数量就大大减少了。管廊也有井盖,主要是用来逃生,叫逃生井盖,随着爬梯,爬到设备夹层,再从井盖逃生。”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