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河南省郑州市2021年7月发生特大暴雨灾害,进一步突显防洪防涝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防汛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此,应急管理部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城市内涝等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管理局上线了“杭州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据杭州日报报道,该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对杭州市区范围内涝治理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应对城市内涝灾害问题管理措施的信息化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内涝防控和应急管理水平。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杭州市城市内涝治理是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建设项目。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在浙江省、安徽省及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沈阳市等22个市(区)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2022年7月,杭州市城管局公布的杭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政府采购意向显示,杭州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预算为100万元。
据了解,杭州市城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汇聚各区县的模型计算、气象预警、短临预报、河道水位及流量流速、雨水管液位、道路积水点水位、雨量站、闸站、视频等实时监测及监控数据,管网、河网、排水片区、地下空间、桥隧、地铁口、易积水点等基础设施数据,通过整合多行业多领域数据资源,支撑城市内涝风险模型演算,实现全方位感知、智能告警,形成部门联合、城区联动、多跨协同的联合应急处理机制。
“杭州已建立防洪统筹的指挥系统,但之前数字化程度可能没有那么高。现在有了更高效、完善的系统,将可以有效避免2021年郑州暴雨这类特大暴雨灾害的出现,也可以最大可能避免灾害损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告诉界面新闻。
实际上,2022年5月杭州日报就报道称,杭州上线了内涝监测预警平台,以查找防汛准备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防汛排涝能力。2022年7月,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杭州市临安区已实现对下穿隧道、积水点的实时监测,临安区通过城市积水预警系统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预警机制,可有效防止城市内涝。
“治理内涝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城市治理面临的长期问题。”袁奇峰表示。
界面新闻注意到,应急管理部官网日前发布了多份对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答复。应急管理部在答复中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趋强趋重趋频,灾害的突发性和异常性愈发明显,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亟待解决。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应急管理部指出,我国北方地区因降雨常年偏少,广大干部群众防汛意识相对较弱,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洪涝蓄滞空间不足,加之地铁、隧道、下沉式立交等地下空间越来越多,北方城市受洪涝灾害威胁越来越大,提升防洪排涝能力迫在眉睫。
为此,应急管理部加快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基础,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和防治区划图,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和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体系,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
同时,应急管理部称,我国将研究出台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管理办法,完善重大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持续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灾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构建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应急系统灾害监测预警业务协同联动。
此前在2021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下发通知,确定合肥等18个城市(区)作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推动城市开展包括供排水管网在内的城市生命线安全感知网络覆盖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重点监测排水管网中的雨水主干管网、雨水泵站、道路易积水点、河道、闸门等。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又印发了《关于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意见》,从强化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信息横向互通、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红色预警“叫应”机制等六个方面,对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应急管理部表示,该部还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气象局成立城市内涝灾害预警工作专班和专家团队,探索城市内涝灾害预警发布工作。同时,在浙江、广东等地区组织开展极端天气灾害短临预警分析应用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具备相关极端灾害的短临预警发布能力。
“监测系统是内涝治理系统中的构成要件,它能够发挥整体统筹的功能,但治理系统仍是要依靠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海绵系统来支撑。”袁奇峰表示。
袁奇峰提到,城市制定防洪规划时,要对城市水文资料和历史洪水资料进行分析,并制定防洪标准,大城市一般按100年一遇水位来设定标准,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设定,通过选择合理的防洪标准可以避开大部分内涝风险。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