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6月2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接下来广东省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方面继续实施更多举措,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东样板。

(图:发布会现场,南方网图,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污染防治模式迎来转型

在经济总量长期领先和人口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介绍,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先行,连续七年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茅洲河、练江由污染典型变为治污典范。

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8.7%。广东还率先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碳普惠机制和碳捕集技术等试点示范工作,截至2021年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作出有益探索。

近些年,广东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污水处理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不足20%提高到45%以上,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850万吨/年,与2017年相比翻番。此外,广东省还建成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以及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

鲁修禄表示,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变为“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广东将突出把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性和治理得不深入、不充分的重点问题要解决好,更加关注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污染问题,更多关注农村的以及新污染物治理。

提高污水治理水平,新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七千余公里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水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近年来,广东以空前的力度补齐生活污水管网短板,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变为“深入打好”,广东将继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重点开展相关工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谈道,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持续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7千5百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达490万吨/日以上。

“广东将重点加强专业化运营管理,加快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厂网一体’管理机制。”刘耿辉表示,有关部门将组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实现从排水户、小区管网到市政管网,再到污水处理厂的全链条、一体化管理。

此外,广东还将加快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尽快实现管网管理信息化。并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生活污水管网排查周期性检测,加强建设质量管控,完善排水许可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专业化管理水平。

新能源汽车推广超27万辆,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介绍,为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21年全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549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225万千瓦,推广新能源汽车超27万辆,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4100座、公共充电桩17.3万个,低碳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速度加快。

接下来,广东将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升级,积极培育低碳零碳负碳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促进产业的绿色升级,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

新闻加点料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将如何保护?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介绍为保护红树林,相关部门推动做实“一本账”,组织开展红树林资源专题普查,确认广东红树林面积为15.96万亩,为全国最大,占比约40%,包括30个左右品种。有关部门正在谋划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力图打造成为全国名片。

屈家树介绍,广东省提出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六项举措,将2025年完成营造修复8000公顷红树林的国家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市县。并设立红树林湿地保护专章,把激励政策措施落地落细,为红树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据介绍,广东省近年来开展了红树林的营造项目17个,持新营造红树林面积共700多公顷,总投入资金约6.6亿元。现在正在积极推进湛江徐闻、湛江雷州、阳江阳西、江门台山、惠州惠东等5个片区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