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管网是涵盖燃气、给排水等一系列承载能源介质的运输管道的综合系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快城市管网更新有利于消除管网安全隐患,提高管网运行生命周期,不仅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管网的综合建设水平及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逐年上升,城市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由增量建设向供给侧结构建设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我国供水管道长度达100.69万公里,同比增长9.43%,用水人口达5.32亿人,同比增长2.78%;城市排水管道长度80.3万公里,同比增长7.93%;天然气管道长度达85.05万公里,同比增长10.75%,天然气用气人口达4.13亿人,同比增长5.83% ;上述数据显示了城市人口用水用气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大动脉”——城市管网,却悄悄按下了“后退键”。这其中存在了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作滞后、工程燃气管道防护措施不到位、供水管网工程项目坍塌等问题,而加快推进城市管网更新改造等设施建设内需潜力巨大,只有直面城市管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其中城市管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管道更新改造施工措施,才能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城市管网更新改造存在问题分析:
(一)施工环境错综复杂,大力改造影响民生。现目前对于城市管网的更新改造,采取方式多为开挖施工,管网的敷设多为主要路段的地下或周边,改造势必会挖地基、堆土方、建围挡、修复路面,工程浩大,不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道路交通拥堵、周围环境污染,甚至可能会产生居民区停水、停电、停气等问题,这将会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和生活。如何协调好管网改造中因施工原因产生的问题,切实有效的避免影响民生问题,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二)缺乏城市管网信息,管网数据不完整。早期城市居民生活区基本对供水管网缺乏系统信息管理,管网数据未严格进行备案保存,管网材质、腐蚀程度、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等数据信息不完整,部分管道年久失修无法察觉,城市管网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缺少必要的技防、物防手段,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无法及时排查出管道安全隐患,无法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只有等到事故发生后才知道问题原因。
(三)缺乏城市系统规划,施工布局不合理。城市管网布局早期根据当时生活状况布置,管网仅能满足当时生活现状,拟建的管网没有纳入总体规划,城市管网系统规划不完善,导致管网在更新过程中出现布局不合理,使用年限大大减少,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增加改扩建工程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影响民生工程发展。
城市管网更新改造有关建议:
(一)利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管道。部分管道因受所处环境限制,无法大面积开挖更新、修理,改造工作存在困难,而利用某些科学性新技术则能有效解决这一困难。例如:大庆油田规划设计研究所就曾针对腐蚀管道不开挖修复问题做了研究分析,实验证明采用特定的技术措施将内翻衬玻璃钢软管固化成型,形成坚固的钢塑复合管,从而达到不开挖既能修复,这种新技术方式施工方便,开挖少,降低了使用成本,增强了防腐保温功能,延长了管道使用寿命,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管网改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大增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利用新技术因地制宜加强管网改造,不仅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能大力保障民生工作稳步开展。
(二)开展普查工作,完善信息系统。有效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普查统计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规则定期对辖区范围内管网材质、腐蚀程度、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安全普查及检测。根据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到2013年,全国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共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但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数量只有200多个,尚有很多城市未进行地下管线普查。管网普查工作能有效把握管网最新数据动态,及时发现管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避免城市居民因此遭受不良影响。
(三)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管网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化、动态化、高效化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统筹规划管理、协调部署。金安区“2018.12.12”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导致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原因就是施工企业盲目施工、未批先建、重点办对工程施工作业督促、协调、管理不力。通过严格把好施工项目关口,严格规范施工行为,加强城市管网管理力度,落实好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统筹工程建设,提高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应对风险挑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稳步开展好城市管网更新改造、持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