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山—水—城一体共治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所有建设项目都实施海绵建设,西宁在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12月11日至12日,住建部督导专家组对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听取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并现场踏勘调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西宁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变革和理念革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正在积极探索青藏高原半干旱海绵城市建设新路。
大生态大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润城必先理水,理水必先治山”“海绵城市呈现给老百姓的是绿”,跟随督导专家组,从行知路、野生动物园,到虎台小区、电力小区,再到海湖新区文博路、北川河湿地公园等,记者发现,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针对西宁“山、水、城”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推行“治山、理水、润城”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将大生态、大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领域。在城市生态格局上,打造西宁城市群生态核心——城市绿芯森林公园,在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上确立了西川新城“先绿后城”、多巴新城“绿色生态之城”的发展理念,并以提升绿化景观、恢复历史水面、布设生态护岸为主,启动实施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水系治理工程等,治山、治水的绿色发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也奠定了西宁大海绵生态基础。
街头小区公园“海绵”掩藏其中
海绵化改造的野生动物园,山坡上沿等高线砌垒的水平阶和鱼鳞坑层级分明,据介绍,这样的设置可增加山体对雨水的截流和渗透量,控制雨水不会从山上直冲而下,保证植被的有效灌溉,海绵化改造让野生动物园变成野趣十足的生态海绵。在虎台小区、电力小区,楼下有外置蓄水桶、高位花坛,小区内铺设了透水地砖,绿地下是雨水花园,看似一个个构造相对复杂,实际上是充分吸纳蓄渗雨水,并将“余水”缓释到排水管网的“武器”。海湖新区文汇路、文博路,通过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化改造,已成为会“喝水”的道路,路边绿植灌溉不成问题。海湖广场雨水截流沟、雨水花园、透水混凝土等海绵部件的设置,也将其变成了“海绵体”。正在建设中的北川河湿地公园在片区道路和东西岸环境修复中,充分采用LID雨水处理设置,以达到自然雨水循环条件,对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走”进校园,虎台小学内地面瓷砖变成了透水铺装,花圃变成了雨水花园,操场边设置了线型排水沟和截流沟,“海绵”初显成效。虎台公园以西的雨水花园解决了旁边西宁博物馆等建筑的所有排水问题。
据了解,去年4月,西宁市正式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项目涉及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治理等7大类近300个项目。试点建设一年多来,西宁市积极探索推行规建合一、控管结合的体制机制和半干旱缺水型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并逐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西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可示范推广的样板。目前,开工项目130余项,完工46项。重点实施了湟水河湿地公园、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并以解放渠水岸景观带海绵化改造、火烧沟生态修复治理、街头绿地整治等项目为核心节点,推进以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等各种类型为主的海绵化建设项目。
打造西宁本土化的“特色海绵”
当前西宁市城市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海绵城市建设为西宁市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指引。据介绍,海绵建设将会给西宁带来新的改变,西宁市将把海绵建设作为重大工程、重要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化安排部署,打造西宁本土化的“特色海绵”。按照全市范围内明确的海绵建设区域,到2020年,西宁市包括海湖新区、虎台片区以及西钢工业园部分区域,将形成“山、城、水”独立完整单元,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达30.91平方公里,占西宁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的22.08%。
在进行现场踏勘和调研后,督导组专家对西宁市海绵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建议。他们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从试点区拓展到全市,从试点建设中萃取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推进全域建设,要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办法,对各地区各部门海绵建设起到督导作用,要加强培训和宣传,让社会公众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加快推进海绵建设,要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注重功能还要美观,海绵设施把握度,实用适用即可。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规划方案要有系统性、逻辑性、功能性,与区域内水环境提升、绿化环保项目等相结合,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西宁应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经验做法,探索出西宁本土化的海绵建设思路,为打造西北地区海绵城市样板奠定基础。(啸宇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