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项目

楚天都市报11月20日讯(记者成昱勋 通讯员孙克亮)19日上午,中国一冶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项目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示范段1.4公里管廊已建成,二期工程已进场施工断面4公里,其他路段正在加紧施工中。

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项目经理杨攀介绍,项目位于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全长9.2公里,总投资17.6亿元,2016年11月动工。该工程共分为两期,目前一期示范段1.4公里管廊已建成,管廊二期工程全长7735米,已进场施工断面4公里,预计2020年底贯通。

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设计理念借鉴了法国经验,电力、燃气、热力、通信、给水、排水等多种管线集中入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马路拉链”的问题,是保障城市各条动脉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该项目是目前武汉市监控智能化最高的综合管廊工程,也是湖北省十大重点考核项目之一。

地下管廊到底长什么样子?参加开放日的嘉宾深入地下5米,揭开了神秘面纱。在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一期完工的地下综合管廊内,高压电缆舱、电力通信舱、管道舱三个“房间”各自独立,人在里面行走,空间宽敞、安静、有序,一段段管线有序排列在合金托架上。自来水、天然气、电、通讯等,都要靠管线来输送,这些管线过去都架在半空,现在逐渐往地下发展。它们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日夜传递信息、输送能源,织起城市的“生命之网”。未来工程完工后,整个中法生态示范城的地面将看不到一处管网,空中看不到一根线缆。

杨攀介绍,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年限要求达到100年,远高于传统直埋式的管线敷设方式。把这些管线放入其中,不仅降低损坏率,增加寿命,而且内部都会有监控设备,建成后的地下管廊,进出管廊检修需通过智能终端操作,未来将采用机器人巡线管理。

该管廊中有两处设计国内领先,一处是500毫米直径的真空垃圾管,可利用真空动力快速收集片区固体垃圾,减少地面垃圾转运对环境影响;另一处是热力管,将连接地热源,向城市输送热力。

【新闻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