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推进情况。他指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初步成效。

张乐群指出,目前46个重点城市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2019年将计划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与此同时,接下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将提高到新的高度。张乐群强调,用综合的、全局的思维统筹考虑,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一把手”亲自抓。

多位研究垃圾分类的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垃圾分类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是调动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强化地方“一把手”的责任,推进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走向强制分类阶段,根据上海市的要求,对个人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规定可处以五十至二百元的罚款。

早在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根据两部委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前,将在部分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明确实施强制分类的范围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一共有46个城市。

随后,列入先行先试的北上广等46个重点城市根据地方实际特点,相继发布各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意见或方案。两年多时间以来,各地垃圾分类的推进情况到底如何呢?

张乐群介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同时,各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覆盖家庭已超过1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

对此,一位地方垃圾分类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垃圾分类的效果较好,下一步需要建立社会的垃圾分类思想认识,需要更多地从制度设计上做文章。

将推动地方“一把手”亲自抓垃圾分类

两年多时间的试点之后,垃圾分类已经从试点走向推广。

2019年4月,住建部梳理、系统总结46个重点城市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做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对此,张乐群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

张乐群进一步介绍了5个方面的推进措施:用综合的、全局的思维统筹考虑,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一把手”亲自抓;切实从娃娃抓起,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教育;以社区为着力点,加强主动宣传,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计数设施标准,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有机衔接;加强法制建设,通过立法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对此,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通过推动“一把手”亲自抓,进一步强化地方领导的责任,对于落实中央关于垃圾分类的精神,更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指出,垃圾分类工作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共建美丽家园。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把垃圾分类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