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际管网展览会官方网站!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年底收官!我国首条跨境江底天然气管道提前完工

记者24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公司获悉,12月18日,随着俄方境内封闭区竖井回填工作完成,中俄东线黑龙江跨境江底管道穿越工程建设全部顺利收官,比合同工期提前31天。这标志着管道投产前各项工作已提前全部准备就绪,为明年年底管道按期投产供气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月24日,EPC承包商向由中俄双方业主、SGS监理、EPC承包商四方代表共同组成的验收委员会正式提出验收申请,将于近期对穿越段管道进行联合竣工验收。”黑龙江穿越段项目经理伍迅介绍说。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作为我国首条跨境隧道内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工程,横跨中俄两国界河 - 黑龙江(阿穆尔河),是连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和俄罗斯境内段的“咽喉要道”,也是中俄东线项目中施工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

  

工程采用“双业主+监理+EPC”的管理模式,由中俄两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工程监理为瑞士通用公证行东方股份公司(SGS),工程设计由中俄两国设计院共同完成并获得两国政府审查通过。为确保黑龙江穿越工程的顺利实施,中俄两国政府在穿越点附近批准设立了封闭建设区,封闭区内设立临时口岸,为穿越段建设相关的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出境提供各类便利条件。

  

作为目前我国口径最大、压力最高、钢级最高、输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在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国内今后的超大口径油气管道采用顶管和盾构等工法建设提供很多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工程开工以来,各种施工难题便纷至沓来。项目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冬季气候极寒,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等严重受限;隧道内作业空间受限,对于1420mm*33.4mm如此大口径和大壁厚管材,其焊接工作量和技术难度极大、焊接质量要求极高;工程采用中俄双业主管理模式,需同时遵循中俄两国的施工标准和规范,管理难度大;工程地处中俄边境敏感地区,竖井爆破施工等审批过程复杂繁琐;工程地处林业保护区、国家二级饮用水水源地、法别拉河鳜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卧牛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施工环保压力大……

  

面对这诸多技术及管理方面的难题,中俄业主、SGS监理及施工承包商各方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严控安全质量,巧妙解决一个个“卡脖子”难题。项目部先后攻克了竖井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零下42摄氏度极寒天气盾构隧道施工、竖井S型管道整体预制吊装、盾构机及附属设备水路跨国转运出场等施工难题,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多项施工新记录,申请国家专利2项和施工工法1项,工程多个重要时间节点任务提前完成:

  

2017年4月10日,黑龙江盾构第一条隧道始发掘进;

2017年5月11日,中俄边境《上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临时双边口岸正式开通。

2018年3月28日,第一条跨境江底管道打火开焊;

2018年5月30日,两条隧道全部顺利贯通,比合同工期提前36天,穿越段施工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2018年10月27日,第二条管道主体焊接安装提前完工,两条江底管道焊接任务全部完成,比合同工期提前23天,焊接作业昼夜施工,创造了连续18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焊接作业的记录;

2018年11月7日,管道水压试验一次成功,创造了国内油气管道连续试压72小时的最长记录。

2018年11月17日,管道投产前整体氮气置换作业顺利完成,比合同工期提前33天;

2018年12月18日,管道竖井回填工作完成,比合同工期提前31天,等待工程验收。


中俄东线是我国首条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工程,是标志我国油气管道由数字管道步入智能管道建设阶段的新起点。黑龙江穿越段作为中俄东线的控制性工程,其智能化元素亦无处不在。从制管到敷设再到运行,从选材到焊接再到投产,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有多重智能技术支撑,可实现管道“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

  

与此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建设也已基本完工。根据俄罗斯塔斯社12月21日的最新报道,俄气公司总裁米勒表示,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主要铺设工作已经完成。俄方确信,将于2019年12月20日开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应俄罗斯天然气。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