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香蜜公园,不久前正式开门迎客。这座花繁树茂的都市园林,因其水清树绿、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受到市民的喜爱,其中,利用公园场地地势及雨水汇流特性构建景观水系、公园内慢跑道两侧设置生态草沟等与海绵城市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诸多巧妙设计等也为人称道。
近年来,深圳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在大运中心、东部华侨城、万科中心、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光明凤凰城等示范项目或示范片区中,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以及自然排水系统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取得良好的环境、生态、节水效益。
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深圳将高标准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今年全市年度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可达34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到2030年,深圳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海绵城市,立体治水”让水与城和谐共处
“海绵城市,立体治水”,让人与水,水与城和谐共处,是我市现阶段治水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系统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排涝除险系统,深圳正在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在削减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和缓解城市内涝方面的良好“弹性”。
深圳是国内较早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之一,早在200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全面加强深圳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管理工作。2016年4月22日,在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组织的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中,深圳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今年4月,深圳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三部委组织的试点年度考核。
对标国际一流高标准开展规划建设
去年年底,全市印发实施《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作为我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全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涉水顶层设计。
目前,全市已涌现出大批覆盖各个建设类型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其中就包括海绵型房屋建筑(如南山区后海二小、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等)、海绵型道路(如大鹏新区坝光片区新态路等)、海绵型公园绿地(如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福田区香蜜公园)等。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我市全年既有设施海绵化改造项目达到150项。将做好重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包括在国际低碳城、坝光片区等全市23个重点区域制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狠抓海绵城市项目落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海绵城市入库项目共计590个,2017年预计可完工444个(其中既有设施海绵化改造项目195个),全市年度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可达34平方公里。
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圳经验”
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深圳一方面致力于科学、高效、有质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拓创新,形成“深圳经验”。
去年以来,深圳广邀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3家科研院所和单位签约,成立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
2016年底,市海绵办代表市政府与马化腾领衔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以及马云任中国区理事会主席的大自然保护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社会多元力量,为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值得一提的是,“2016国际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学术大会深圳分会”、“高交会海绵城市建设院士论坛”等海绵城市国际国内高层次技术交流活动,也相继由深圳举办。
接下来,深圳将继续加强与社会机构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的支撑作用,引入国际、国内专家团队,在技术交流、难题破解、成果转化运用等方面加快步伐,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圳质量”。(记者 董思)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