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环科院组织十余名相关领域专家,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协力攻坚,编制完成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污水消毒处理操作规范》技术指导文件。…
…
今天,我们从一位不爱自拍、却爱拍井盖的人说起………
“水封”消失会导致不同楼层“空气”贯通 住宅中每一家的排水横管都是接到立管上,不排水时管道里面是空的。为了隔绝臭气,建筑排水器具都设有存水弯,正常情况下,里面都有存水,形成“水封”,这样就可以把臭气隔开。 据陈欣燕分析,现实中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破坏水封: 第一种情况,同一楼层的两户洗手间背靠背,共用同一根排水立管,当排水横管下游的卫生器具大量排水时,有可能产生负压把上游地漏存水弯中的水抽走,水封被破坏,户与户的空气就相通了。 第二种情况,同一楼层一户卫生间接一根立管,但家里的地漏水封高度未达到规范要求的50毫米,或地漏长期不用水封没有水补充,也可能导致水封消失。另外家里有闲置的卫生间,卫生器具长期不用水封也会干涸。这样上下楼层之间的“空气”就相通了。 陈欣燕还特别提到空调冷凝水的排水问题。她说,分体式空调的冷凝水排水管,按照规范应该采用“间接排水”,但是如果施工单位将空调排水管接到了室外的污水系统,就会导致其和粪便的管道相通,最终导致污水管和室内相通,污染室内空气。 此外,还有厨房烟道问题。陈欣燕说,抽油烟机的排气管上应设置止回阀,起到隔绝烟井和家里空气的作用。“我们时常在家做饭能闻到别人家的菜味,可能自家抽油烟机排气管上没安装止回阀,也可能安装了止回阀,但和墙体的密封没有做好,这样造成楼上楼下的厨房空气相通。若携带病毒的人在做饭时打了喷嚏就可能污染到止回阀没有做好的人家。” 采取这几个居家防范妙招以防万一 针对上述情况,陈欣燕出了居民防范妙招: 第一,最重要的是,家里所有排水器具都要保证有水封,尤其是地漏这个薄弱环节更要注意检查。洗手盆、淋浴等经常使用,水封肯定存在。但现代人不习惯冲地,地漏水封很难保证不干涸。 第二,设有浴缸的卫生间,应检查确认浴缸排水水封,不能确认的宜封闭。 第三,用于淋浴排水的地漏应及时清理毛发减少水封损失。 第四,洗手盆不宜采用盆塞,以防止盆塞拔开放水形成自虹吸造成水封损失。 第五,暂不使用的卫生间,应每天对每个排水器具注水。 陈欣燕特别指出,现在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下水道或烟道传播了病毒,这些提醒都是为了“以防万一”。她强调,现在已知的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防范的重点还是要针对这两点。另外,她提醒,居家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水封坏了,邻居的家空气进了自家,只要开窗通风,也可以将其吹散,清新空气。 来源:广州日报 …
医疗机构产生废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包括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相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另外,食堂、宿舍等产生生活污水。 医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1)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等;2)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4)CODCr、BOD5、氨氮等常规污染物。 此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所有的病毒一样,没有细胞壁,不是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需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得以复制繁殖,冠状病毒开生物宿主后活性会逐渐消失;此外,冠状病毒为人传人的病毒,不会脱离某个载体(比如血液、体液、唾液、飞沫等等)独立飘散离在空气中。2月1日,深圳卫健委发布消息,研究者在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出病毒RNA阳性,表示粪便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在上海市静安区的不少独居老人家中,一个看似和普通水表区别不大的智能水表“水管家”,正每半小时更新数据,24小时守护着老人。如果老人的用水时间、用水量出现异常变化,数据就会被上传到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将主动联系老人。 而这只是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一个小侧面。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如何利用智能化为精细化赋能,打响“一网统管”城市运行品牌,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热点话题。 超大城市管理精细化,必须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充分共享、归集是基础。如今,基于“一网统管”上海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每个地址的“地理信息”,如同自然人的身份证号码,叠加数亿数据形成上海城市运行的“活地图”。 这张“中央地图”,打造了实时更新的“数字孪生上海”,为全局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中台。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首席执行官汤奇峰说,城市“一网统管”的核心是数据和融合,平台已经汇总了近20个委办局的数据,汇总了几十个系统、近150个数据项。 在这张“中央地图”上记者看到,井盖、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16公里的地下管网,5529个各种工地和深基坑,14020个小区,7000多城管人员队伍和车辆,都被连接“在线”。这个感知泛在、智能研判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通过政务外网实现了调用和共享。 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永平表示,平台已上线深基坑安全监管、玻璃幕墙安全监管、违法建筑治理、历史建筑保护监管、架空线入地监管、燃气供应监管、群租综合治理、修缮工程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目前上海市共16个区级平台、234个街镇级平台已部署上线,已有57个街镇开始使用。 数据归集后,过去需要利用部门来连接的公共管理事件,就可以实现“一网观全城”。“比方说,过去环保局放在某个工地的嗅探,探测到PM2.5超标,就需要从环保局打电话到网络中心,再到住建委,住建委再去查工地是不是超标,效率相对较低。而如今,一个地址就是所有数据的层层叠加”。上海市住建委网格化升级工作专班负责人王明强说。 城市管理中,有大量事件是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一个感应房屋震动的互联网感应器如果产生警报,报给谁?一辆渣土车,从一个区运了土,途经两个区,运到第三个区,归谁管?如何提升部门联动的效率?如今有了数据归集,就可以精准推动,通过系统集成来解决。 为了让这些城市运行中的难题可以更加精细化解决,17日,面向“一网统管”新应用的开发者大会召开,围绕渣土车治理、“黑气”监控等城市治理难点痛点,政府部门开放生态,由市场技术团队出谋划策,共同建立“一网统管”的有效应用,不少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成生科技提出,安全方面渣土车的右侧盲区是事故重灾区,能不能辅助以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对驾驶员和行人同时提出提醒?海康威视提出,能不能利用高空系统,对违章建筑进行智能识别,实时进行特定区域分析,并配置商家信息,实现对违章商户的实时处理? “我们好比是开放了一个应用商店,欢迎所有的技术团队基于这个应用商店,开发出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应用来。”王明强说。 下一步,各个领域的智慧应用将共同汇聚成一张守护城市安全的网络,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升超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能力。各个领域尖端技术的互联互通,使这张无形网络更智能、更先进、更敏锐,也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 来源:《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注管网展览会公众号
管网展览会,已超10万小伙伴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