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性能纤维概述

高性能纤维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性能和用途,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一般具有极高的抗拉伸力、杨氏模量,同时具有耐高温、耐辐射、抗燃、耐高压、耐酸、耐碱、耐氧化剂腐蚀等其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工业工程、土工建筑、乃至生物医药和电子产业等领域。

高性能纤维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化纤行业重点发展关键材料, 其发展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政府、 企业、 科研院所、 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狠抓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拓展下游应用,产业规模、技术进步、体系建设等全面推进,大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近30年的水平差距, 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就。目前国产碳纤维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约28% ,芳纶约占2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纤维约占66%。

整体上看, 我国高性能纤维已成为全球产品覆盖面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碳纤维、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三,主流产品技术水平、产量和质量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国产高性能纤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了新动力,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风力发电、土木建筑、汽车轻量化、海洋工程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高性能纤维产业的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专项能力建设和国家级创新研究机构设立等,我国高性能纤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础研究、技术和产业都取得很大进步,已经建立起完整的高性能纤维制备、研发、工程实践和产业化体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性能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以下对主要高性能纤维的国内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介绍。

1、碳纤维

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已有60多年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初,吉林应用化学研究所最早开始研究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并在70年代初完成了碳纤维生产的连续化中试装置。

在此之后,东华大学、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院校也相继开展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制及开发工作。经过“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的集中技术攻关,国产T300级碳纤维性能基本达到国际水平,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渐趋成熟;干喷湿法T700级碳纤维实现了千吨化生产,但主要以民用领域为主,航空领域应用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中国仍处在以T300和T700为主要增强体的第1代先进复合材料的扩大应用阶段,T800级碳纤维的工程化应用尚处研制阶段,而国外航空航天等领域已经大规模应用以T800级碳纤维为主要增强体的第2代先进复合材料。在碳纤维领域,我国处于跟跑地位。

国产碳纤维原丝形成了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c)、硫氰酸钠(NaSCN)三种生产工艺体系,干喷湿纺和湿法纺丝工艺技术逐渐完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碳纤维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在实现T300级碳纤维产业化的基础上,又相继实现了T700级、T800级,以及24K以上工业用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生产,同时,M40J、M55J等高强高模碳纤维也突破关键技术,处于工程化阶段。

但与日本东丽相比,我国二甲基亚砜系列产品尚未覆盖日本东丽同系列碳纤维品种。T1000级及以上更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生产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不能有效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需求。

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有中复神鹰、光威集团、恒神股份、吉林精功、上海石化、中简科技等企业,但因缺乏对基础科学问题与规律、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系统深入研发,产品性能与生产稳定性与国际龙头企业有差距。高精度计量泵、耐腐蚀喷丝板、超高温石墨化炉等设备仍依赖进口。


2、芳纶
(1)对位芳纶
国内对位芳纶的年消耗量在1.1kt左右,其中光纤领域用量近6000t,防护材料用量约1000t,汽车领域(胶管、刹车片等)用量约2500t,其他工业用约1500t,但80%的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光纤通信、高速铁路、航空补强、轻量汽车子午胎用帘子布及刹车片等领域和防护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对位芳纶的需求将呈现更加旺盛的局面,预计2025年国内对位芳纶的需求量达到30kt。

我国早期对位芳纶生产企业主要有中蓝晨光、苏州兆达、烟台泰和以及仪征化纤。2017年起中化国际集团开始投入对位芳纶生产,在东华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将苏州兆达对位芳纶生产线搬迁至扬州,并与其合资成立中化高性能纤维材料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其二期工程5kt/a生产线的建设,于2020年底建设成功,总产能达5.5kt/a。

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在宁夏地区扩建3kt/a的对位芳纶生产线,叠加烟台1.5kt/a,目前共有4.5kt/a的对位芳纶产能,此外,泰和新材正在进行技改项目,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产能1.5kt/a。泰和新材在2020年收购民士达,募资建设年产3kt的高性能芳纶纸基材料产业化项目。


(2)间位芳纶
间位芳纶下游市场整体不景气,并且过滤材料领域竞争激烈,产品价格走低,此外,间位芳纶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双重因素导致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在此市场环境下,部分公司(包括广东彩艳和杭州九隆)相继关停其间位芳纶生产线,导致国内间位芳纶产业集中度提高。目前国内间位芳纶的生产企业主要为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超美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圣欧芳纶),产能分别为7kt/a和5kt/a。

2018年,由于美国军队换装导致杜邦纤维供应紧张以及芳纶原料供应紧张,引起间位芳纶市场供不应求,纤维价格有所提升。2019年,国内间位芳纶产量实现较大增长,产品仍以过滤材料和防护材料为主,高端产品国产比例仍较低。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产品逐步向差异化、功能化、时尚化发展,扩大了高端领域应用。

目前,国内间位芳纶生产厂商和军方展开合作生产作战套服,军队与武警的大人员基数及高频率战损打开间位芳纶产量消化渠道,也为其提供庞大的市场空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泰和新材宣布新增4kt/a的间位芳纶生产线,并于2021年8月投产,公司间位芳纶的产能达到万吨级。

(3)芳纶Ⅲ
芳纶Ⅲ生产线最早由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2009年建成,开始Staramid F-368和F-358系列产品的生产,性能与俄罗斯Armos相当,产能为50t/a,解决了我国杂环芳纶国产化“有无”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3年以后,中蓝晨光开始致力于研发制造第二代芳纶Ⅲ的生产技术,并于2015年初获得了公斤级纤维样品,力学性能优异。之后进一步优化纺丝组件设计,实现了单纺位200~300tex丝束的纺制,性能水平与75~100tex丝束一致,即股丝束密度提高了3倍。

在目前,国产芳纶Ⅲ拉伸强度达到5.0GPa,弹性模量达130~160GPa,性能居国内批产有机纤维之首,达到俄罗斯Rusar批产产品水平,已批量稳定生产并用于军工领域,解决了国防急需,具有重要意义。除中蓝晨光外,国内还有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辉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等先后开展了杂环芳纶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8年,由广东彩艳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杂环芳纶专题项目和杂环芳纶的核心原料M-3单体研制专题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2010年,四川辉腾自主研发生产的商品名为“芙丝特”的杂环芳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并进一步开发杂环芳纶复合板型材和成型构件产品,现已具备50t/a芳纶Ⅲ及100t/a芳纶Ⅲ先进复合材料生产能力。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于1990年代开始研究F-12杂环芳纶,通过对聚合-纺丝-后处理纤维工艺不断优化和完善,1999年研究成功,之后依次进行了3t/a中试、5t/a放大和20t/a产业化及产品应用技术,在国内率先设计研制出多种规格的F12纤维及其织物,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能达50t/a,最近正准备将F-12产能扩至100t/a,以满足我国航空航天及高端战略武器的需求。

3、UHMEPE纤维
随着UHMWPE纤维在军品、民品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各类缆绳和家纺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国内UHMWPE纤维需求量稳步递增,纤维产能逐步扩大。2010年我国UHMWPE纤维生产企业20余家,总产能17kt/a,至2015年发展至30余家,总产能达26.6kt/a。

然而,30余家UHMWPE纤维生产企业中年产千吨级的企业仅8家,大多数企业产能仅为300t/a左右,产品单一,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

2016年,江苏九九久购买了东华大学专利开始建设UHMWPE纤维生产线,成为国内首个UHMWPE纤维生产规模达万吨的企业,其纤维产品投入市场后引发了国内UHMWPE纤维的价格战。之后,部分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逐渐退出UHMWPE纤维市场,部分企业则通过重组或吸收资金重建纤维生产线,同时也有一批新的企业投资UHMWPE纤维产业。

第十一届国际官网展览会于11月13-15日在武汉博览中心举办,感兴趣的可以加小编微信咨询。

徐经理: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