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运河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正处于施工中。这是国内首条盾构挖掘的地下管廊,上“骑”地铁、过桥、穿河、过暗渠……盾构机施工中

也遇到了很多难点。目前盾构施工已顺利完成八成工程量,预计年底建成试运营。建成后,附近的给水、电力、供热、天然气、中水、通信六类管

线将统一进住。


    昨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进入地下管廊“探秘”。


    全线穿越一环老城区


    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全线位于一环内老城区,西起和平区南运河文体西路桥北侧绿化带内,东至大东区善邻路和睦公园内,全长约12.8公里。


    南运河地处沈阳老城区内,随着周边建筑需求增加,附近需要增加铺设的管线较多,反复道路挖掘新铺设管线,会影响道路美观和环境,更会

影响地面交通。所以,沈阳市决定建设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近日,在科学家花园至民航小区北门附近,地下管廊综合隧道双线全部贯通,目前,

全线盾构施工共完成双线19.98千米,占全部盾构施工量的81.7%,预计年底前建成并试运营。


    这是国内首条穿越老城区盾构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创新的建设工艺及工法,将为日后我国推行老城区地下管廊建设提供借鉴性经验。管廊的

建设方式与地铁盾构施工相似,但由于管廊的地下位置比地铁隧道浮土浅,因此施工难度更大。地下综合管廊就像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

将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建成后的南运河地下管廊分为左右两侧双洞结构。每侧管廊内分上、下两舱。整个管廊包括“热力舱”“天然气舱”“水

信舱”“电力舱”。


    为啥要分为四个舱呢?据了解,就比如一个大的衣橱,里面放的衣服、鞋子要分开放,所以今后入“廊”的管线,也都“住”在各自不同的“房

间”里。既保证了各管线之间互不影响,又方便对管线的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


    六大管线入“廊”马路不再开拉链


    地下管廊建成后,电力、通信、给水、中水、供热、天然气六大类入廊管线。未来,这里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生命线”。其中,左侧管

廊内上舱为天然气管线和维修人员人行通道,下舱为供热管线和通信线路。右侧管廊内上舱为人行通道和电力线,下舱为水舱分别有给水管和中水

管。届时,综合管廊将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反复开挖、电线杆林立、空中管线密布等问题,并减少各种管线的维护费用。一旦管线出现问

题,检修人员可以直观查看管线现状进行维修,避免了马路“开拉链”。而且管线可以避免水和土壤的腐蚀,延长管线寿命。


    无人值守机器人巡检


    未来,入廊的管线们都怎样“生活”呢?据了解,平日里是无人值守的,工作人员将会采用定期巡视的模式进行后期维护。南运河地下综合管廊

项目,在全国地下管廊的施工建设中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实施老城区管廊区间全线盾构施工,首次尝试在“天然气舱”安装目前世界上先

进的抑爆装置,首次应用廊内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使用智能管廊巡检机器人进行24小时巡检。未来这样的高科技,有望在沈阳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

日常维护中被使用。

【文章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