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正在建设国内最大规模地下综合管廊。江北新区初步规划建地下管廊241公里。其中,核心区一期工程10公里已全部完工交付。正在建设的核心区二期工程53公里,由中国铁建和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组成联合体承建,计划5年建成投用。711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淮安组到该项目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绍泽,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晓东等13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调研,对该项目在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希望再接再厉,将该项目打造成集约、智慧、生态的管廊。

江北新区采取PPP模式,向社会招标,组建专门公司实施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国铁建和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作为联合体竞标江北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并中标,并与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共同出资组建南京市江北新区广联管廊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广联管廊),它们分别占股40%,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占股20%。广联管廊将负责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所有事务。

核心区管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互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按照突出“新”、立足“高”、追求“好”的要求,首段管廊舱体设计为5舱并行,分别为“环卫医疗舱”“综合舱”“燃气舱”,以及“雨水箱涵”“初雨收集箱”。5舱总宽13.5米,有六车道宽,每个管廊高3.5米—4米,比一层楼高。2公里示范段内电力、电信、给水、中水、垃圾、污水、雨水、燃气、空调热力管等9种管线入廊,全国首例。

“环卫医疗舱”为全国首创,内置垃圾管、热力管和污水管。垃圾管为真空管道,输送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为核心区在建的国际健康医疗城配套,以减少污染,减少运输车辆。通过地下管道运送固体垃圾,日本和德国有先例,但在国内这还是首次。热力管运送的是30多摄氏度的热水,热水来自江水热源泵站,核心区各楼宇实行能源集中管理,江水热源是重要的能源来源。“环卫医疗舱”内还有污水支管,污水干管深埋地下10米,单独铺设,不入廊。“综合舱”规划的是电力管道、通讯管道和自来水管。“燃气舱”只输送天然气,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整个管廊抗震八级。

管廊中有“雨水箱涵”和“初雨收集箱”,两个管廊下方还有“雨水调蓄池” 。综合管廊将分段建设大型海绵节点,降雨通过雨水井和市政雨水管,先进入“雨水箱涵”,通过海绵节点的阀门,再进入“初雨收集箱”,进入污水管道,最后流入污水厂处理。当初期降雨超过5毫米,雨水“不脏”了。这时“雨水箱涵”收集的水,将通过海绵节点的自动调节阀门进入“雨水调蓄池”,这时的雨水相当于“中水”,可储存,也可通过连通管道灌溉青龙绿化带或排至河道。6公里长的管廊里,储存中水3万立方米,接近玄武湖容量的1/10。住建部规定,建设海绵城市的一大要求是雨水收集量达70%。按常年降雨量测算,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能收集到降雨量的50%,其余雨水可滞蓄于海绵化处理的地表和河湖,相当于为雨水再造一条地下河。

江北新区24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将纳入总调度中心统一管理,调度中心在四大片区分设4个监控中心。通过三维建模和地理信息系统,所有管廊及廊内所有管道的运行数据全部实时进入总调度中心,远程实现点上监控。该综合管廊引入大数据分析,经过几年运行,管理系统能自动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判,给出预案。

据悉,中铁十七局作为中国铁建首家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的大型企业,最早介入管廊投融资领域,立足“做国内一流综合管廊企业”的目标,整合社会资源,于201510月牵头成立我国首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体化服务中心”,联合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地下管廊智慧化管理运营系统,实现了设计、咨询、施工建设、投融资、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产业链环节完整闭合。

中铁十七局在北京成立中铁十七局综合管廊分公司,与北京建筑大学共同建设首个国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中铁智慧管廊运营管理系统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该集团在设备研发、试验室、装配式产业基地、勘察设计、关键建造技术、一体化服务中心、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形成管廊建设综合优势。

中铁十七局抢抓机遇布局全国,加强战略合作,凭借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先后中标玉溪、邯郸、南京、石家庄、郑州、包头、吕梁等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并积极牵头对接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籍此辐射全国管廊市场。

中铁十七局管廊建设经验在中国新型城市化投融资论坛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研讨会、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论坛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