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也曾多发由地下空洞引发的地面塌陷事故。尤其是在繁华的银座附近发生的塌陷事故,引发了民众的极大关注和一系
列社会问题。
可供对比的一组数据是,20多年前,东京都道中,每年大规模地陷次数多达20-25次,但近年来,东京却每年仅有一至两起大规模地陷,甚至
有数年未出现大规模地陷。
那么,东京是如何做到的?
在日本,发生地下空洞、最终导致塌陷的原因和中国非常类似。专门探测地下空洞的雷达服务公司Geo Search的社长富田洋告诉财新记者,
由下水道引起地下空洞化的占40%-60%,其余的则是地铁等大型地下设施的周边发生的空洞化,这同时也是不容易夯实的地方。
富田洋说,经过1987年前后的银座地陷事件后,日本政府认为“如果不调查地下空洞化状况的话,就无法解决地面塌陷问题”。1990年,
富田洋所在的公司使用雷达探测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
多年研究日本地陷问题的东京大学助理教授桑野玲子介绍说,空洞化难以预防,但可以通过严密的勘查及时发现,在形成地面塌陷之前未
雨绸缪。日本近年来造成严重事故的地面塌陷大幅减少,这与缜密的预防勘察是分不开的。
富田洋介绍,公司针对东京都政府 管理的重点路线进行检测。此外,还将全部路线分割成五个部分,五年巡视一回。“国道则每年检测,
管理水平较高。认识到路面问题的地方政府都在进行检测。此外,如发现塌陷,作为紧急检测,则对周边地段也进行勘测。”
一位东京都建设局道路保全课官员则称,为了早期发现,建设局职员白天开车巡逻,观察路面情况。如发现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针对东京都管理的重点道路,以三天左右一次的程度进行观察。“我们相当掌握容易发生异常的地方在哪里。以这些地方为重点,即在城
市地区埋有大型设施的地段采用雷达进行勘察。我们以此找到空洞,把沙土夯实和进行维修管子等处理。”前述东京都建设局的官员说。
雷达探测作为道路养护管理的一环已经在日本实行近20年。富田洋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东京都管理的重点路线,都有专门公司,定期检
测。
一旦找到了地下空洞,道路管理部门将按照空洞大小和危险程度实施加固工程,以在发生塌陷前完成对策。下水道管理部门也会同时检查
水管状态,会向道路管理部门提出维修意见。
据富田洋介绍,在如此缜密的考察之下,发生地下空洞化的频度依然非常高。平均在国道每2公里、东京都道每1公里、东京23区内每0.5
公里,就会发现一个地下空洞。
与地面塌陷的严格定义类似,日本对地下空洞的界定亦是非常细致。被认定空洞的最小规模是长0.5米,宽0.5米,深度0.05米,不过是两
张大号披萨饼叠在一起的大小。
日本国土交通省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于2012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全日本范围内,每年因下水道系统等原因引发的道路塌陷事件,
约有4000件,东京大约每年有1000起左右。
貌似日本地陷事件比中国多得多,即使中国地陷严重之城市北京,每年不过100多起。事实上两者有实质不同。
日本的庞大数据来自对地陷制度化的监测,且其中约80%的地陷直径未超过0.5米,约一半地陷深度未超过0.2米。而中国各大中城市统计
的地陷,绝大多数规模在直径0.5米以上,属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地陷。
多位日本学者提到,依据日本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道路管理部门具有保证交通畅通的义务。如果发生塌陷,道路管理部门将被问责。
为了避免被追究责任,道路管理部门对预防塌陷事故方面格外关注。
在中国,由于没有强制的法律规定,有关地下空洞的事故在受关注程度上还得不到重视,但是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下空洞事故都或
多或少的危及着我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地下空洞问题不容小觑。在此背景下,于今年(2018)11月27-29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城市
管线展览会上,组委会也就该热点话题在展览会的同期组织了多场行业技术交流会,其中“城市应急抢险装备研讨会”也将就地下空洞问题
做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大会正在征集议题阶段,欢迎各相关单位前来咨询。
湖北省武汉市鹦鹉大道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