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有话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板块,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多位行业专家对管线事故的解析。每周为您分享一篇,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王向坤老衲之一

    作为一个管线服务行业人员,对于与管线有关的事情特别在意,这一般都是行业通病或惯例。及至遇到一个“研发管线”名词,着实困惑了一

番,因为管线服务行业没有这么说的,或者说没有这个词,如果说说规划、设计、竣工、探测、检测等与管线相关的事情,都不难理解。

    一番辛苦查找,才搞明白,“研发管线”属于制药企业药物研制名词,网上与此有关的大部分都是证券分析,想找到这个概念解释,很不容易

 

    研发管线(pipeline)通常是指某公司一批正处开发阶段的药物,包括临床前、临床研究等。 如果什么也不去想,就这么认为也可以。由于药

物的特殊性,医学药品从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II、III期)、规模化生产阶

段、市场商品化阶段,还有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政审批程序。国际上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0-12年。当然,这种药不是普通药。

    较长的研发周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承担的,研发管线其实就是药企的一种抵御风险的平衡策略。任何一种新产品的

研发都会面临着失败的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就不得不考虑综合方案,一般会扶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同步进行,这就是预案。

 

    医药研发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一种药品进入研发阶段时,启动与之相关的药品研发,如果这种药品成功上市,则与之相关的药品随后也会成

功;同时,为了防止前一种药品失败带来的风险,还会启动若干个与之不相干的药品研发,这种药品与前一种药品在逻辑上存在一定关系。预防风

险,其实就是避免投资失败,一个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研发管线中每种药品的研发周期,类似于项目管理中的甘特图,由于周期太长,结果会有不确定性,那就需要复杂严谨的市场、技术等论证,

建立起一批药品研发周期,从而形成研发管线。一个新药产品得到批准上市前,就已经形成具有若干候选药品的研发管线。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

必须的。

 

    管线如同路线,不是直的,但它会达到目的地,中间就是不同的阶段,它们是相连、相关的,这是设计的本意,管线就是通达,但需要集约、

约束,需要施加动力,也就是外部能量。

    城市地下管线实体包含着同样的本意。对于供水等管网来说,城市主干网会被设计成环状,有利于保持水压的稳定;重要的场所、设施,一般

会建立双电源,确保电力的供应。从去年冬天北方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来看,还是气源建设不足,缺乏多条管线源头的保障,与管线有关。

 

    管线本身是一个人为的东西,不会说话,不过该背锅时,还是要背锅的。管线布局不好,头绪不清,存在漏洞,对于药企来说,就会出现风险

和不利,如果是上市企业,拖累股票,股东受损;对于城市管线来说,就会对城市管理带来问题,影响民生。

 

    夏天来临,雨季到来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管线。排水不畅产生的内涝,以及由于雨水让与电气有关的设施漏电,甚至会诱发不良地质体的地质

灾害,等等。这些问题,管线背不了这个锅,最终还是管理者背锅。

 

    看来,梳理好管线是多么的重要。人类的许多疾病等待着新药,可是管线建不好不行。人们期待着城市的美好,管线管不好更不行。

 

    再继续说点儿。医药管线这么长的周期,类似于基础研究,特别是对于创新药、前沿药物的研发,这会吓退大部分企业。刚刚过去,余音还在的

“中兴通讯事件”,就是这个意思。芯片研制类似于新药研发,知难而退,就会处处受制。

 

    还有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我们都是弱项。这些系统动辄几个G,甚至几十个G,安装后,吃掉很大一块硬盘,如此规模,不是一个软件企业轻

易能涉足的。还有与管线相关的GIS,基础平台庞大、复杂,最终市场上,也就是几家在竞争。

 

    中国人常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底层资本的运作,管线在合并,不论是医药管线还是城市管线。如本月刚刚发生的拜耳公司收购孟山都,

确实是行业的重磅新闻。城市管线也在上演着合纵连横,投资平台涉足管线领域,已是常态。

 

    许多事情,上升到管线层面,似乎就到了高级阶段,不限于研发管线和城市管线,有些我们可能还没注意到。


【文章来源:保定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