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直辖市供水管网年漏损2亿吨(相当于20个西湖),传统人工巡检却需15天定位漏点——水务数字化已成水资源安全生死线。
麦肯锡数据显示:中国平均供水漏损率高达28%(欧美<10%),年损失水量超100亿吨;
而智慧水务技术可压缩漏损至9%,但项目ROI常因设备兼容性折半。
政策强驱动下,中国2025年智慧水务渗透率需从12%提至35%,催生1800亿市场,核心战场聚焦「漏损控制-水质预警-水价改革」三重门。
中投产业研究院出品的《2025-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为您解读产业最新情况。
一、行业图谱:智慧水务“三层穿透模型”
技术架构解构为:感知层(神经末梢)→平台层(决策中枢)→应用层(价值出口),核心矛盾在于数据贯通与成本控制。
数据来源:Bluefield 2025
(一)技术代际突破点
二、技术成熟度曲线:三大断层攻坚时间表
中投产业研究院依据IWA(国际水协)模型判断,智能漏损控制进入商用爬坡期,数字孪生水网处于试点验证阶段。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成本死亡峡谷
三、五大维度竞争沙盘
中投产业研究院出品的《2025-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从政策、成本、技术、利益链、数据安全解构产业博弈。
(一)政策强制力梯度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经济性生命线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技术代差密码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利益链重构冲突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投资攻防:三大战略高地
中投产业研究院出品的《2025-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筛选逻辑:政策刚性(强制覆盖率>50%)+商业可持续(IRR锚定8%)
(一)高确定性赛道
(二)政策红利标的
(三)技术突破标的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