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个城市在地下为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线修建了“集体宿舍”——地下综合管廊,其建设既能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水平,也有助于保障城市能源供给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被称为城市运行的“地下生命线”。 为了让更多人关心、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四川、江苏等地举办开放日科普活动,带领市民走进地下综合管廊,了解多种管理手段,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地下综合管廊,要从“头”开始。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中,市民走进位于金牛区金周路的地下综合管廊总控中心,这里是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智慧大脑”,也是活动的第一站。总控中心分为展示大厅和监控大厅。走进展示大厅,相当于踏进了微缩版的地下综合管廊:脚下的玻璃地板里是一条环绕展厅的“微型管廊”,走在上面,“微型管廊”的内部布局和细节一览无余;展厅内展示着管廊的横截面模型,管线如何架设,传感器、报警器、灭火器设置在哪,各种内部结构和各种工艺一目了然……这些展示让参观的市民对地下综合管廊有了初步认识。 在监控大厅,一块硕大的显示屏将分布在全市的综合管廊建设信息、运行指标、事件信息等集中展示在“一张图”上。据介绍,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由综合信息展示、监控与报警、运营管理三大板块构成,相当于管廊的“管家”,随时为“住户”们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监控与报警板块可以对廊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全自动化数据采集和传输,一旦出现失火、泄漏等意外情况,系统会自动启动排水、通风、消防等设施,同时发送报警信息通知工作人员。”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体验总控中心的智慧管理后,市民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好奇感倍增。市民佩戴好安全帽,走进位于日月大道的地下综合管廊,切身感受地下管线世界的神奇。管廊两侧是各种市政管线的“房间”:一层层的不锈钢桥架里放置着各类通信线缆;对面是为10千伏电压电缆设置的支架;下方最粗的那根管道是输水管道……它们各司其职,为城市正常运行输送能量。市民一边参观一边提问,工作人员作出了专业且细致的回答。“没想到城市地下还藏着这么宽敞的一条通道,亲眼看到有序管理的管线,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市民张女士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邀请30组亲子家庭组成市民探访队伍,一探南宁市地下“大动脉”真容。通过亲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现场,触摸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脉搏,知晓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 活动当天,家长及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但了解了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史和作用,也进一步感知了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进程。在监控室,工作人员从日常生活切入,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作用,利用液晶屏展示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运维平台、地下综合管廊巡检模拟动画、多个实时监控画面等内容。为了让家长及小朋友们直观、近距离了解地下综合管廊,工作人员还有序组织大家进入地下综合管廊探访,详细解答了各种疑问。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室,看到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网。在工作人员讲解地下综合管廊的布局以及怎样控制开关、感温光缆的作用等知识后,孩子们兴致满满,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地下综合管廊里会有信号吗?”“感温光缆在哪里呢?”“上面像楼梯一样的是什么?”……通过问答,孩子们加深了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思考和了解。佩戴好安全帽后,大家便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组开始实地参观,对地下综合管廊中各类管道及其作用一探究竟。 除了组织市民切身体验地下综合管廊的功能、作用外,一些城市还开展科普活动,利用安全微课、动画知识短片等方式,为大家揭开城市“地下生命线”的神秘面纱。 江苏省南京市开展“云游地下空间深化安全意识”管线知识科普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有趣生动的VR(虚拟现实)体验课,让学生们探寻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奥秘,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在讲解中,学生们了解到,地下管线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城市运转。它们如同人的“神经”和“血管”,如果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和养护,不仅影响正常功能,还会对城市运行带来危害。在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学生们看到一些道路下的电缆或者水管因施工不当被挖断,导致大片居民区断电、断水,更深切明白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带来了VR设备,学生们身临其境,“走进”地下综合管廊“实地探访”其中的奥秘。一位学生说:“通过这次‘云’探秘,我了解了地下综合管廊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穿越时光隧道,探秘德胜路地下综合管廊”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来到以“城市生命线、地下大动脉”为设计理念的管廊科普基地。通过观看视频短片,了解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通过数字沙盘、立体展板了解管廊的过去、现在、未来。在基地负一层,市民被眼前的互动游戏区吸引,在摆放的“立屏”上可以进行知识问答及游戏互动。再往前走是一个管廊内部各舱室的模型图,轻点前方滑轨,可以在不同舱室进行移动,显示舱室内附属设施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