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诸多城市出现道路路面塌陷等城市超浅层地质灾害,严重危害道路安全。为精准实施道路地下病害防治和地下基础设施管护,消除地下安全隐患和事故灾害,嘉定区建管委强化“科技+”手段,聚焦辖区内土壤地质薄弱区域,开展道路地下病害专项监测,发现并治理地下安全隐患,并通过对道路地下病害的监测预判,建立道路地下病害隐患一张图,变被动应急处置为事前主动预防,不断加强和完善道路地下病害整治工作。该项工作也被列为2021年市级管线考核的特色工作。

为保障嘉定区城市运行安全稳定,2021年底,嘉定区建管委首次启动城市道路地下病害监测工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将嘉定区江桥镇、真新街道全域道路纳入监测试点范围,制定了为期一年的“1+2”轮监测方案,即一次全面监测,两次半年复测,共三轮全覆盖监测,特别针对隐患点位的重点监测,同时包括对非必要立刻治理的疏松隐患进行定期监测。

运用三维探地雷达探测及人工智能技术,执行严格作业要求,对每条车道进行全覆盖探测,同一车道(标准车道3.75米宽)布设测线不少于25条,确保同一车道内直径大于15CM以上隐患全部探出,做到探测无遗漏、无死角。在作业过程中,与街镇、路政、公安交警等部门配合协作,保障施工安全、高效,减少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干扰,同时落实安全文明作业,制定完备的应急响应方案。

推进实施过程中,嘉定区建管委与水务、交通、属地街镇等部门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将监测进度和隐患信息情况以周报形式反馈各权属单位,并督促开展复测及跟进养护。

第一次全面监测对发现地下病害数据解译、验证,对地下病害体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后果综合风险评估后,将道路病害体分为5个等级,由轻至重分别对应Ⅰ至Ⅴ级,并落实整改养护工作。后两轮复测进一步查明病害体变化发展情况,并重新对病害体风险发生等级进行评估,及时监测病害体不同程度面积或净空增大、疏松体深度扩大等情况。

针对隐患等级大于等于III级的病害,在已明确隐患成因的前提下,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快推进修复。对于确定雨污水管道无渗漏的,督促道路管养部门尽快修复;对于需进一步检测确定原因的隐患,协调管线权属部门或街镇安排监测机构尽早确定病因;对于无变化的灾害,督促属地街镇加强关注和防护。其中,嘉定区水务局、真新街道分别对涉及区管雨污水管网和镇管雨污水管,全线做了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检测,针对附近的病害点位完成管网内隐患点检测和查明漏水点,并形成局部和整体管道修复建议方案。

在第一轮隐患监测工作完成后,嘉定区建管委积极对接嘉定区城运中心关于“一网统管”平台数据对接及运作模式等事宜,并取得一定成效。

已将“城市道路出行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纳入“一网统管”平台。为了更好地将城市道路监测情况与行业管理结合,将监测区道路地下隐患通过一张图形式清晰展示整体态势,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实现道路隐患预警处置应急响应、闭环管理。


通过城市体检、城市维护工作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已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结合“一网统管”科学制定体检指标,主动发现城市安全隐患。同时强化城市维护项目统筹,建立城市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和区级城维项目库,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细化任务清单、强化日常维护管理和应急抢修,打造安全韧性的城市,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嘉定区建管委已牵头成立嘉定区地下管线排查和整治专班,进一步强化工作运行机制,压实道路及管线权属部门职责。为实现智慧养护,将利用隐患分布和隐患等级数据对道路实施质量评级,指导养护部门针对性投入,精准高效开展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养护维修和隐患排除。针对地下病害监测工作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落实“严重隐患立即整改、一般隐患尽快整改”的原则,保障党的二十大和进博会期间城市运行安全。
                                      来源: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