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水供应着2100万成都人的生活、生产用水。“一江清水进城来”,能否“一江清水出城去”?成都水生态治理经历考验。


“一江清水出成都”,城市排水管网是否健康、畅通,是城市水生态治理的核心一环,它如同城市的“静脉”,关系着城市的健康和百姓福祉。作为城市水生态治理的末端,成都运用了哪些治理手段?


9月28日晚,成都自来水公司城南管网所内,工作人员和两台工程车准备出发前往双流区新川路开展新一轮工作。


在新川路,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布置作业区,不一会,排水管道口一台迷你“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缓缓进入排水管道中,管网内的画面情况实时回传到地面显示屏,工作人员一边记录一边和“机器人”默契配合……15分钟后,“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回到地面,这意味着此段排水管网的检测工作告一段落。


“有了这台‘机器人’,排水管道排查不再需要工作人员‘下井’,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欧阳后杰说,管道检测机器人搭载高清防水摄像镜头和照明设备,能全方位观察到管道内部的各个细节部位。“这次‘机器人’主要是查看管道内是否存在断裂、腐蚀、淤积等病害情况,最后再形成排水管网的‘体检’报告。”


虽然“机器人”在这次检测中用时并不长,但在正式检测前,还需要做探测和预处理工作。欧阳后杰介绍:“高压清洗车先要对检测管道进行冲洗清淤、排水。”


在成都,目前每天大概有30个班组、150人左右,行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进行排水管网普查及病害治理。而在此前,一天内出动最多班组高达370个、2000人左右。


这只是成都决心推动水生态治理的一个侧面。欧阳后杰说:“因为管网运行情况是动态变化的,目前公司正在按照5一8年为一个周期,开展常态化普查工作。”


据了解,前期成都已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管网普查行动,累计完成探测7705公里、检测5638.34公里、预处理4355.94公里。采集检测视频50万条,绕城内累计完成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修复1315公里。通过“全面体检+靶向治疗”,有力解决雨污水收集、传输不畅的问题,推动成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