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深夜来临,武汉市街头的车流逐渐减少,路边吃宵夜的人们开始散场,繁华的城市渐渐褪去喧嚣,有这样一群人却趁着这一天内难得的安静时刻,走进武汉的夜色中,或弯腰曲背侧耳俯身,或直接趴在冰冷的地面上,用他们的耳朵去给这座城市进行“听诊”,他们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听漏工。

听漏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是确保城市正常用水工作的重要一环。听漏在专业领域也叫做漏水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听音设备发现可疑的漏水点,听漏工再通过一根空心的铁杆用耳朵去分辨漏水的声音,来发现地下供水管道的渗漏问题,从而及时进行维修。

工作人员进行检漏工作

一天的工作从“晚安”开始

冯凯是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漏水控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从2006年开始从事听漏工作,至今已有15年,目前是该区域检漏三队的队长。谈起水管渗漏的后果,他一脸严肃地说道:“小的渗漏如果不及时处理,发展下去很容易发生爆管事件,影响附近居民用水;爆管后还会带来路面积水,甚至路面塌陷的问题,影响市民通行。”

每天在吃过晚饭之后,冯凯督促自己的女儿去做作业,然后又去厨房陪妻子洗了一会儿碗,便提前和她们互道晚安,随后出门去了。在这个每天大多数家庭团聚的时刻,却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

当天晚上8点,他准时来到供水部和其他3位同事集合,他们在办公室确认了今天的检漏重点,带上了听漏“四件套”便开着抢修工程车出发了。

到达当晚的检漏区域的起点后,他们将工程车停在路旁的车位上,冯凯从后备箱拿出一个听音机,然后把听音机的探头放在地上,挪几步,听一听,再挪几步,再听一听。

“先用这个仪器检测出漏水的可疑点,但是要确定是不是真的漏水,漏水点具体在什么地方,还是要靠耳朵去听才行。”冯凯边说着边钻进一个黑黢黢的小巷子里,队员们拿上手电筒、听音棒、电锤和发电机跟在他后面。

工作人员进行检漏工作

因为要仅凭借耳朵去听某个管道是否确定漏水,还要能辨别是正常的用水声还是漏水声,就需要安静的周边环境,所以这也是听漏工作为什么一般都是选择在夜间进行的原因。

“其实现在还不是听漏最好的时间点,小的漏水点发出的漏水声是很微弱的,供水管道又都埋在几米深的地下,听漏难度就更大了。”冯凯表示,现在他们主要找些背街小巷的漏水点来听,然后等到晚上10点、11点的时间段,路上的人和车都更少了,再去听大马路上的漏水管道。

存在耳朵里的“记忆宫殿”

通过听音机,冯凯和队员们初步怀疑,巷子里的漏水点,在一处井盖下。他们一起熟练地掀开井盖,冯凯从队友手中接过一根长约2米的空心铁杆——也就是他们说的听音杆,他将听音杆的一头用力抵在井中的管道上,将长得像个封口小喇叭的另一头紧紧贴在自己的右耳上,整个身体向右倾斜,弯折着腰,开始了当天晚上的第一次“听诊”工作。

自来水在地下管道内流动,会发出声音,如果有破漏,声音就会出现异常。由于管道材质和土质的不同,漏水的声音各不相同,有数十种之多,而这些声音必须要牢牢地记在他们的大脑里,才能准确判断出漏水。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至少需要3到5年的学习经验,才能建立起记忆库。”冯凯说,每一个漏水点都要反复地听、反复地对比,最后才能准确找到漏水点的位置。

确定漏水点之后,就意味着要挖地对管道进行及时的维修。“万一找错了就麻烦了,听得越准确,定位的漏水点就越精准,维修时需要开挖的范围就越小,才能尽可能减少扰民的情况。”冯凯继续说道。

同一个漏水点,检漏组的4个人要轮流听上好几遍,以此确保万无一失。“一个复杂的漏水点,听上2到3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队员张磊表示,听音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一只耳朵上,一个点听久了,有时候真的是有些伤神。

工作人员进行检漏工作

每个检漏队在每个晚上需要负责的片区,大概有个3公里的范围,按距离来算好像不是很长,听起来却非常费时。

“有时候每100米就要听上几十次,一个晚上听上千次是很正常的。”冯凯说,他和队员们每天晚上8点上班,至少要听到第二天凌晨3、4点才能下班。

“温柔”夜色中的管道医生

当天晚上11点多,冯凯和队友们检查完辖区巷子里的漏水点后,又去到了他们负责的大马路上进行听漏工作。3月的武汉,半夜的温度仍旧很低,空旷的马路上除了他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行人。

但即使在这样的天气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温柔的夜”了。在武汉正值冬天的时候,夜晚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还有那些下暴雨或大雪的夜晚……但无论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武水集团的听漏工们都是365天在岗,守护着武汉这座城市的供水系统正常运行。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20年的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冯凯都有参与支援,在现场进行听漏工作,为保障正常供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业内会将我们这个职业称为‘管道医生’,我们每天就是给用水管道‘听诊’,居民用水健康了,幸福感才有保障。”冯凯笑着说道,这种使命感,也是他们可以坚持从事这样日夜颠倒的工作的重要原因。

“每天都是深夜上班,家里人会不理解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冯凯摇摇头说,刚开始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现在干这行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

他还说道,咱们队员家的孩子都大了,需要操心的地方相对少了一些,但是队友张磊的孩子才2岁大,他家里也没有老人可以帮忙带孩子,晚上张磊的妻子给孩子洗澡,都没有人可以搭把手,所以张磊的压力相对也比较大。

“还有检漏二队的陈队长,他妻子是护士,两个人都要上夜班,晚上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他儿子现在上初三,成绩不是很好,他也很自责。”谈及队内情况,冯凯这样说道。相对于自己,他更操心队友们在生活上的遇到的难处。

地上、地下的“两个世界”

当日凌晨1点30分左右,冯凯和队员们在一处路面下探测到了可疑的漏水点。由于漏水点几米的范围内,没有下水井,只能在地面上钻一个小孔,来放置听音杆进行听漏。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道路多次更新,路面厚度不断增加,钻一个孔至少要半个小时。”冯凯说,为了找到准确的漏水点,有时会在几米之内钻多个孔,但即使是这样的天气,几个孔钻下来,都会汗流浃背。

每天夜里,他们多钻几个这样的小孔,通过听音杆准确找出漏水点,就可以避免误判后大面积的开挖。从当天晚上8点开始到凌晨3点多,他们就一直重复着检测可疑漏水点、掀井盖或者是打孔、用听音杆轮流听漏这几个动作。

在冯凯和队友们的心中,一座城市有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地面上的世界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高楼林立、热闹繁华;地面下的世界是大家日常不会看见,但他们能够“看见”的,管道交错,川流不息。

地下供水管道漏水不仅仅是水资源的浪费,还会给城市经济带来损失,并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与隐患。

所以,无论是在热烈的夏天,还是刺骨的冬天,他们都日复一日,用双脚丈量着武汉这座城市,用耳朵去倾听城市的“地下世界”,找寻管道漏水的蛛丝马迹,确保地下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地上生活的井然有序。

据悉,2020年武水集团汉口供水部有一线听漏人员41人,在武汉市汉口区域内,全年准确查出漏水点3909余处,全年节水300余万吨。同时,近年来,武水集团积极布局智慧水务,通过水流量监控、水压力传感等信息化系统,让管道漏水定位范围更精确,从而提高检漏工作效率,减轻听漏工作压力。(记者熊源、通讯员孙璐)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