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公司起步于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凭借在基础物理、新材料及射频通信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与中科院、地质大学等行业内顶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在地球物理探测与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等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拓展新应用,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被动源监测、高效采集、智能预测预警的技术与装备。致力于为地下探测提供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有效地预防灾害,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安全。
对道路病害检测与塌陷灾害防治的解决方案:节点式地震仪+共振成像探测技术。
一.现状
1. 目前常用技术:地质雷达技术、瞬变电磁法、面波勘探技术。
2. 目前常用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地质雷达探测精度高,但是探测深度浅,城市内电磁干扰源较多,地下回填情况复杂,易影响电磁波穿透深度和异常识别。通常探地雷达在城市内勘探5米以浅的效果较好,但5米以前的空洞存在随时坍塌的可能。
瞬变电磁法和面波勘探技术受城市内的电磁干扰和生活扰动影响较大,且电磁法在成果上多是二维剖面定性分析,分辨率低,无法识别米级尺寸的空洞,不能提供地下空间高精度建模。
3. 结论:现有的常用技术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地下空洞等灾害隐患的探查和长期监测的需求。
二.关于节点式地震仪+共振成像技术的解决方案
1. 探测精度:地下百米以内可达米级精度;
2. 抗干扰性:不受城市电磁干扰,被动源地震探测技术,不受城市活动干扰;
3. 易实施性:节点式地震仪,即采即布,无需外部震源,可根据城市路面及建筑物分布情况灵活设计探测方案;
4. 实用性:方案部署简单,且可兼顾探测、普查与长期监测的不同需求;
5. 扩展性:可提供地下空间三维建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服务;
三.应用场景
1.深层空洞/管道/桩基调查;
2.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建模,如湿陷性黄土区地下结构的三维建模
3. 地铁隧道线路勘察;
4. 城市采空区调查;
5. 地下水/地热资源调查;
工程案例
四通道节点地震仪
野外采集施工现场
地下空间三维建模
黄土塌陷区剖面解释
1. 成都环球中心地下空间调查及三维建模
2. 山西运城黄土塌陷调查及内部结构预测
3.上海隧道埋深及隧道顶部障碍物探测
湖北省武汉市鹦鹉大道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