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旦出现问题修复就需要“开膛破肚”,不过埋深30多米,上面是生活小区的管道该如何修复?28日,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水体污染治理专项”子课题任务“城市排水管渠原位修复材料工程示范”项目的一种“非开挖修复”技术,用“微创手术”方式顺利地完成了在重庆市渝中区一处市政排水管渠修复工作。

以前,地下管道的常规修复手段是开挖修复,俗称“城市拉链”。这种施工方式要开挖路面占道施工,有扬尘和噪音,影响交通和人民群众生活。非开挖修复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具有施工速度快、管材质量好、施工占地面积小等优势,近几年逐渐在国内得到业界认同。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嘉韵山水城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罕见施工难度的工程。施工位置位于住宅小区内的断崖边,面对嘉陵江,管道上是城市道路和住宅小区,完全不具备开挖条件。而且该工程还有修复管径大、线路长等难点,因为一般的管道修复是30米至50米为一个管段,该工程的整段修复线路达150米,这在国内是没有过的。

据了解,黄长游介绍,此次非开挖修复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CIPP原位固化法”中的热翻转法,即将涂有树脂的内衬软管装水,采用翻转方法将软管送入地下管道,经过加热,树脂硬化成型,在原有管道内形成一个内衬新管。据介绍,这种新型材料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在强度、拉伸度上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特性。

非开挖施工除了没有扬尘、噪音小,相比传统的开挖式修复,还具备时间更短的优势,一般一个路段2-3天就可以完成修复。目前,重庆渝中、永川、开州、璧山等城市管理部门也正逐步推广使用该技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