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成都高新区将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目光从地上延伸至地下。地下综合管廊便是一项重要工程。


中和片区综合管廊布局

    随着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成都高新区将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目光从地上延伸至地下。地下综合管廊便是一项重要工程。

  如今,地下综合管廊已不是一项新鲜事物。在地下建起一座公共隧道,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将以前的“散居”管线变“群居”,更便于管线维护,避免“地面拉链”。今年成都市规划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规划上千公里综合管廊,改善城市空间格局。成都高新区也正加快建设综合管廊,一批新竣工的管廊项目在今年亮相中和,所涉及的4条道路无障碍段已全线通车。

    道路之下的综合管廊是什么样?又将为城市品质的提升带来怎样的可能?11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片区,在综合管廊的独特地下空间一探究竟。

“散居”变“群居”

所有管线进廊统一敷设管理

  在应龙路和老成仁路,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屋悄然建起,成为了地面地下两个空间的重要连接通道。顺着楼梯一路往下,眼前的景象别有洞天。

  老成仁路综合管廊项目是同批次建设的4个综合管廊项目中最长的一个,全长1.5公里。该项目为双舱管廊,分为综合舱和燃气舱。进入综合舱内,只见一条长长的隧道向远处延伸。在这个3米高、2.9米宽的舱体内,市政管线即将“入住”的支架也已经陆续搭建完成。

    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后,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由“散居”变“群居”,再也不用为了检修管线而开挖地面,也能避免管线的违规直埋。

粗放变精细

智能化管理预判保障安全运行

根据此前的规划,成都高新区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区域建一个综合管廊控制中心,该中心有望通过联网系统,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成都高新区内所有综合管廊项目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综合管廊突发事件处理效率。

单线变网络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升

  中和片区的4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除了中胜路项目外,其他3个已相继完工,正在进行收尾。所涉及的这4条道路总长5702米,综合管廊总长4137米。每个项目的长度、规模、舱数均不相同,入舱收纳管线种类也不尽相同。

从管廊项目设计到整体布局,成都高新区在地下空间开放上早已起步。随着综合管廊工程的网络化发展,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贯彻绿色、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

【文章来源:成都高新】